刚到法国读书的时候,小包子和朋友一起去餐厅享用传统的法国大餐,主菜之后服务生没有马上送来甜点,而是用手推车推了一车奶酪过来,让食客自行挑选三种作为拼盘就着酒单吃。“分辨不出那么多种奶酪、没法选择的时候,只好和服务生说大致要什么口味的,然后他推荐给你。不过如果有当地朋友在场、存心跟人开玩笑的话,会把或辛辣或臭气熏天的重口味奶酪放到你面前,外观上却完全看不出‘危险性’”。
拿起一本法国奶酪的鉴赏画册,会发现整体看来法国奶酪非常精致朴素,没有瑞士埃门塔尔奶酪著名的大孔洞,也没有澳大利亚水果奶酪的小清新情怀,法国奶酪大多都有一种老式的不修边幅的气质。法国甚至为奶酪颁发产区名称管制(AOC),这是一个针对法国葡萄酒、乳制品、农产品的法规。AOC认证的内容有特定产区、特定制作的过程,来保证产品的品质,目前有40多种奶酪获得了AOC认证,其中许多种类都历史悠远长久,在一些寒冷的山区、偏僻的村庄里产出,产量甚少仅够本地人消耗。
而若要说到奶酪的起源,则可以一直追溯到古代的苏美尔人,出土的一份古老文献记载里当时约20种软质奶酪。在古罗马人之前,人们大多是用比较朴素的方法,在酸羊乳自然分解成凝乳和乳清之后,沥去凝乳中的水分,再塑形、晒干。而罗马人则学会了将凝乳素投入鲜奶中主动得到凝乳。几千年发展至今,奶酪的制作流程与工艺基本没怎么变过,不外取奶、加热、添加发酵剂、凝固、入模沥干、成型压榨、水洗、盐渍、熟成这些过程,并因鲜奶的品质、制作地区的自然环境、非必要程序的取舍、熟成时间的差异而呈现千差万别的风味。
奶酪的卖相也是千差万别,有真空包装好的,也有看着现切的,而比较传统的法国人都懂得买回家之后让凉的奶酪像醒酒那样“热身”半小时,待其芬芳“苏醒”了再享用。没有吃完的奶酪也不会密封、放冰箱,而是放在干燥、阴凉、避光、通风的地方,用防油纸、蜡纸遮住切口面即可,让它还能通过外皮呼吸,继续熟成的过程,如果你买了一大块奶酪回来慢慢吃,将跟着时间对奶酪的作用而尝到不同的风味,就像在吃一个一直在变化着的生命体。路易斯布鲁艾尔所说的“一块奶酪可以见证时光流逝的传奇”大概就是这一个意思吧。
也许很多人对奶酪的认识都停留在小餐盘上一块淡黄色乳制品的“清新”上,殊不知“奶酪猛于虎”,有乳香四溢花朵般芬芳的,也有辛辣如芥末胜臭豆腐的。小包子说,第一次吃到重口味奶酪时,“鼻腔里充满了臭袜子和臭鱼的味道,太恐怖了。过了之后又像榴莲一样回味无穷,最后你居然会觉得好吃!尤其蓝纹奶酪配面包,太经典了。”那种惊魂未定之后的回味无穷,正是重口味奶酪的可爱之处。
说到重口味奶酪,绕不过去的就是蓝纹奶酪。这里的“蓝纹”可不是什么精致的西餐常见的点缀,而是蓝绿色的青霉!这种奶酪的制作之初就在牛羊乳中添加了青霉菌,熟成期间还要把空气注入内芯,促进霉菌生长。熟成后霉菌密密麻麻布满奶酪原本干净可爱的内芯,远看就像加入了碎蔬菜,吃一口你才知道错了:他们的口味大多数酸臭辛辣且口感黏稠,想到吃的是青霉难免又要恶心一下。
其中有一种科斯塔罗斯蓝纹奶酪又被称为“被虫吃的奶酪”,内芯当中的小孔内有小小的奶酪虫,但当地农民表示最地道最美的吃法是:“统统吃下肚,连虫子都不要放过!”如果你想尝试一下这种蓝纹奶酪,靠谱的建议是从凯尔西蓝纹奶酪开始——要知道,对于吃奶酪的人来说,对奶酪的选择也能够准确的通过接受度分成入门级、中级、高级、骨灰级的,越往上奶酪的味道越奇怪。
法国贝勒集团大中华区高级品牌经理MilanoChen解释道,“再制奶酪灵活调整了口味及营养素的含量,制作出更适合不一样的地区消费者的产品。市面上常见的比如乐芝牛的片状、粒状奶酪基本上就是再制奶酪。”也许这么一说人们会觉得再制奶酪不如天然奶酪地道,不过仔细思忖一下自己的舌头,也许更多人会宁愿去吃再制奶酪的。
除开异域饮食文化的异趣体验,食用奶酪也有着很实际的好处。“从钙的含量来说,奶酪的含钙比牛奶丰富,大概100毫克里面有600毫克的钙,特别对于女性来说非常好的钙的来源。”复旦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副主任何更生说,“因为中国的膳食结构里钙摄入相对偏低,奶酪是比较浓缩的,小小一块就行,而要摄取同样多的钙则需要喝大量的牛奶。”不过对于害怕发胖的人来说,选择时候能多看看介绍,找出脂肪含量低的“清淡奶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