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治有体,施治有序”。牢牢把握改革的领导权和主动权,不能改的坚决守住,该改的坚决改,继续打硬仗,啃硬骨头,确保干一件成一件,必能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
“始终朝着总目标指引的方向前进,该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不改。”习深刻指出。
改革不是改向。习多次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如果出现就没有办法挽回、没有办法弥补。”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一个时间里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不该改的不改,体现的是坚强的政治定力。全面深化改革是为了推动党和人民事业更好发展,而不是为了迎合某种标准或看法。实践证明,一切刻舟求剑、照猫画虎、生搬硬套、依样画葫芦的做法都是无济于事的,在道路、方向、立场等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要鲜明,态度要明确,不能有丝毫含糊。
该改的坚决改,展现的是坚定的改革决心。问题是时代声音,也是改革所向。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重点是全面深化改革。只有破除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才能持续释放发展活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
比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把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放到更突出位置来抓。
近年来,户籍制度改革、公立医院改革、城乡养老并轨、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打破“一考定终身”等一系列惠及民生的改革举措密集出台、落地见效,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又如,抓好有利于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保障民生、防范化解风险的改革举措,坚持用改革开放这个重要法宝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
经济体制改革具有牵引作用,影响和制约高水平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必须在改革中进一步破除。当前,各地区各部门要着重把各项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落实到位,通过改革加快建设统一市场体系,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不断释放和激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动力活力。
把握好“该改的”和“不该改的”,关键是要牢牢把握、从始至终坚持守正创新的重大原则。既坚定改革决心和信心,同时也不能为改而改,不能稀里糊涂地改。在抓好改革落实中,必须谨防混淆改革性质内容的“假改革”,杜绝以不能改为由拖延改革的“不改革”。
改革是要动奶酪的,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改革,触及利益深、攻坚难度大。党员、干部务须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大局意识,在“该改的”和“不该改的”问题上从始至终保持清醒认识,继之以坚决行动,推动改革部署落地见效,化为推动高水平发展的强大动力。
“立治有体,施治有序”。牢牢把握改革的领导权和主动权,不能改的坚决守住,该改的坚决改,继续打硬仗,啃硬骨头,确保干一件成一件,必能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
改革制度成果展现“中国之治”显著优势——学习习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重要讲线
改革实践成果彰显当代中国壮丽气象——学习习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重要讲线
以实干担当推动改革行稳致远——习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激励广大干部群众鼓足干劲、勇毅前行
凝聚改革力量 书写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篇章——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学员谈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