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三大工程”保民生 羊城在行动
发布时间: 2024-05-26作者: 新闻资讯来源: 新闻资讯

  七月盛夏,广州酒家粤菜点心师傅孔建雄正在研发间研制今年中秋的限定点心,糯米粉皮拌吉士粉调色,再放入糖腌过的柑橘馅料,一个外观、味道与中秋时令水果沙田柚相似的点心就诞生了。

  “去年参加‘粤菜师傅’技能大赛时,其他选手制作象形点心的思路启发了我。”孔建雄说。他与粤菜有着不解之缘,低保家庭出身的他,凭借粤菜点心的制作手艺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粤菜师傅。

  孔建雄的经历是技能教育帮助劳动者就业创业的缩影之一。落实促进就业政策,加强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广州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羊城行动三大工程向纵深发展。

  在7月16日举行的广州市第157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何士林透露,今年上半年,广州市技能人才总量达269万人、占从业人员30.5%,其中高技能人才84.1万人、占技能人才31.2%;“粤菜师傅”、家政专场网络招聘会累计提供相关岗位超过3000个。

  从叹早茶,到食宵夜,在袅袅烟火气里散发着广州“美食之都”的魅力。餐饮服务业在这里有着庞大的消费市场,截至今年6月,广州注册的餐饮企业(个体户)达18万家。去年,广州住宿餐饮业营业额1524.97亿元,增长9.8%,在全国城市中人均消费额居第1位。

  如今,在疫情中受到严重冲击的餐饮企业正在慢慢地恢复生机。今年,为扶持餐饮企业渡过难关,广州累计减免社会保险费约5亿元,为企业担保贷款344万元。“截至7月15日,全市餐饮行业复工率95%,复苏率84%,在一线城市中排第一。”广州市商务局特种商业处处长李国文介绍。

  深厚的市场基础,成为培养“粤菜师傅”的肥沃土壤。目前,广州“粤菜师傅”技能培训初具规模,13所市属职业、技工院校开设了粤菜烹饪专业,16家培训机构开办粤菜烹饪工种,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和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遍布各区。以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为核心的“1+1+N”的培养院校布局正在形成。

  评价需要标准,广州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日益完善。20个传统广府菜菜品编制标准,“广府风味菜烹饪、广式点心制作、广东烧味制作”3个专项能力进行研发,其中广式点心、广东烧味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粤菜文化传承与发展之路上立下一座里程碑。

  “粤菜师傅”人才在就业市场上受到欢迎,也为精准扶贫架起桥梁。在广州人社网办系统的公共招聘栏目里,“粤菜师傅”专场网络招聘会一共提供了814个相关岗位。在省际技能扶贫上,广州首批吸引了贵州毕节30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来穗参训就业,有关公司可以提供了500个岗位专供扶贫点粤菜师傅就业。

  去年,广州印发了《广州市粤菜师傅工程“百厨百店”中餐酒楼类、农庄类及名厨培养标准》,确定名厨培养细则。“这一举措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可。”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旅行社与旅游饭店管理处处长张颖提到,纳入“百厨百店”项目培养的涉农区餐饮企业显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到今年年底,‘百厨百店’培养项目计划完成100名乡村粤菜名厨、100家乡村粤菜名店的培养工作,整体提升广州市乡村旅游的品质。”

  就业、养老、家政……一站式服务。上个月底,越秀首家羊城家政基层服务站在北京街长者综合服务中心挂牌,为居民提供贴心、称心、暖心的家政服务。

  曾经,家政服务“不规范”“找不到”“不满意”成为困扰城市居民和家政企业的“老大难”问题。随着人口向老龄化方向发展,这一难题越发突出。解决“不规范”,需要规则和标准;让“找不到”变“找得到”,需要平台与渠道;改善“不满意”,需要培训和考核。

  对症下药,广州挂牌首批“羊城家政”基层服务站、发放首批家政安心服务证、搭建起家政服务综合平台,建立“可查询、可追溯、可评价”的家政企业及从业人员监督管理机制,打造15分钟优质家政服务圈。

  李国文介绍,今年5月疫情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后,广州市商务局联合广州市妇联真正开始启动广州市家政“安心服务证”项目。自2020年起,广州将连续三年、发放8万张家政“安心服务证”,今年将发放2万张。

  “安心服务证”的领取者需要经过培训、考核,再进行实名认证和无犯罪记录核查验证,保证领取者的技能水平和从业素养。项目启动一个多月以来,家政企业中参加培训并通过考核家政从业人员超过3600人。业内的人表示,“安心服务证”项目解决了困扰家政企业多年的难题,建立家政企业、从业人员和客户三方互评互查机制,让行业更规范透明,服务更安全安心。

  目前,“安心服务证”依托“广州市家政服务综合平台”发放,平台通过连接国家、省、市等信息信用系统,对家政人员进行身份核查验证、实名认证和无犯罪记录查询,登记家政人员的健康记录、培训证书、从业记录等基础信息,生成“一人一码一证一档”。消费者可通过登录平台或扫家政“安心码”查看从业人员动态信息,建立起常态化家政服务“可追溯、可查询、可评价”的管理体系。

  平台计划于今年12月份完成三期改造升级,并在今年底完成20万名家政从业人员诚信登记。同时,“羊城家政”基层服务站建设进程加快,计划7月底前完成示范站建设,实现今年全市建设174家“羊城家政”基层服务站的目标任务。

  7月16日,广东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中移动机器人、工业控制的两个赛项,在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白云校区和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创新实践园区开展广东省选拔赛。35名选手角逐赛场,奋力摘取“广东省技术能手”的称号。

  近年来,广州的技能人才队伍逐步扩大。今年上半年,广州市技能人才总量达269万人、占从业人员30.5%,其中高技能人才84.1万人、占技能人才31.2%。

  目前,广州建有“全国技工院校师资研修中心”“技工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今年人社部批准设立的“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广州)研究中心”,是和上海、重庆并列新设的全国“三个中心”之一,中心的成立将为推进技能人才教育培训与国际接轨、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促进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在院校和人才教育培训方面,广州共建有27所技工院校,其中技师学院7所、高级技校3所,全日制在校生10.6万人,技师学院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比例为83.4%。毕业生就业率98%以上,年社会职业培训12万人次。从2014年起,广州全方面实施了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的均等化培训补贴制度。今年上半年,广州资助技能提升培训7943人次,发放补贴资金1278.355万元。

  技能人才既要培养得出,更要留得住。广州将高技能人才纳入人才引进制度,具有高级以上职业资格、并符合有关条件的非本市户籍人员,能申请将户籍迁入广州,或按规定申领人才绿卡和享受积分入户政策。

  此外,广州正在尝试建立粤港澳大湾区职业资格互认,鼓励合乎条件的港澳技能人才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并在南沙区引入国际和港澳职业资格培养评价体系,截至去年底,已有266名学员同时取得国际、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为港澳人才在广州安居乐业铺就顺畅之路。

相关新闻
    • 订阅号

    • 阿里巴巴